第九讲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与联系
一、律诗的分类:
每首诗为8句,称为律诗,又以每句字的多少分为七言律诗、五言律诗;每首诗如果在8句以上,则是排律,亦分为七言排律、五言排律。
二、绝句的分类:
每首诗为4句,称为绝句,同样以每句字的多少分为七言绝句、五言绝句。绝句,可一联用对仗,亦可两联都用对仗,还可两联全不用对仗,多见四句均不对仗者。
三、律诗与绝句的区别:
绝句每首诗4句,上下句式可对仗,也可不对仗;律诗每首诗8句,中间的四句(既颔联、颈联)要求对仗。
四、律诗与绝句的联系:
第一,无论律诗还是绝句,都通称近体诗或格律诗,都讲求诗韵、平仄、对仗,平仄格律及韵脚有定式,且韵脚一般只押平声韵。第二,绝句其实就是律诗的断章。换言之,一首律诗,取其首联与颔联(一二三四句)、或取颔联与颈联(三四五六句)、或取颈联与尾联(五六七八句)、或取首联与尾联(一二七八句),均可成为一首绝句。但是,不是每首律诗都可随意断章,就能成为数首绝句的,这要看这一首律诗的写作构成,在它分割以后,形成绝句,在起承转合四大要素上是否单独成立。
五、排律的格式及特点:
前面讲了,一首诗,如果句式在8句以上者,称为律诗。那么,作为排律,在符合律诗“诗韵、平仄、对仗”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,则至少10句,而且,排律诗,除去第一、第二句,及最后两句外,其它的句式,每句要求上下句对仗。如果不符合“诗韵、平仄、对仗”三大要素,就不是排律,而要纳入古风诗论。
特别强调,作为排律,除首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外,而中间不论有多少联,均要求对仗。
根据每句中字的多少,排律诗亦分为五言排律、七言排律。
下面列举一首月沐的排律诗,直观地品读以加深理解:
田野晚春(新韵)
平川望断秀云天,万里春光渭水边。
雨后初晴斜影外,东风转向乱红前。
花摇瑞气牵诗意,叶荡轻风网趣闲。
油菜金枝嵌细露,麦田绿浪泛青烟。
禽鸣犬吠惊丝柳,蝶舞蜂飞恋澈泉。
莺语穿杨鸣绿树,笛声透栅醒桃园。
风吹碧树开云路,日照浮桥渡木船。
一抹朝霞勾粉黛,稀疏飞絮憩茅檐。
新泥有意劳春燕,老马用心犁沃田。
本是花间陶醉客,食香饮露不思还。
--作于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三日
这首诗,是一首比较成功的排律诗,符合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,一、诗韵:首句及每双数句最后一字押韵平声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,中华14新韵之“八寒”;二、平仄:符合平起式首句押韵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;三、对仗:除去第一、第二句“平川望断秀云天,万里春光渭水边。”及最后两句“本是花间陶醉客,食香饮露不思还。”外,每句上下句均对仗,如“叶荡轻风网趣闲”对“花摇瑞气牵诗意”、“麦田绿浪泛青烟”对“油菜金枝嵌细露”等等。
六、律诗中对仗位置的六种变格:
前面讲了,律诗通常在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上用对仗,这是对仗的正格。除此之外,对仗可以用在任何一联、两联、三联直至全诗四联上,或者全诗四联都不用对仗,这就是对仗的变格。
古人常见的对仗变格有以下六种:
(一)蜂腰体
第二联(既颔联)不用对仗,只在第三联(既颈联)上用对仗,古人称为蜂腰体或蜂腰格。
(二)偷春体
把本该用在颔联的对仗,挪用到首联上,就构成偷春体,又叫换柱对。
(三)贫对仗
全首诗仅有一联对仗,则称之为贫对仗。
(四)富对仗
一首诗有三联对仗,则称之为富对仗。
(五)全首对
如果一首诗四联皆用对仗,就是所谓的全首对。杜甫多用此体。
(六)首尾不对体
如果一首律诗从头到尾都不用对仗,诗家称之为首尾不对体。此体极为少见,唯大家李白多用之。
七、律诗中的变体--小律
律诗中有一种非正体格律诗,共三联六句,称为小律。
小律之写作章法及格式,与绝句、律诗相同,唯一不同的是,全首诗只有三联,共六句。要求至少中间一联要对仗,否则,就应该纳入古风诗。
八、五言诗与七言诗的一般惯例:
前面讲了,格律诗以每句字的多少,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,它们在写作时,都有一般惯例。
五言诗,无论绝句还是律诗,多以首句不押韵的格式;当然,首句押韵式,亦可。同时,在五言诗中,有些诗家认为尾三仄不算出律,所以呢,在品读五言诗时,对于尾三仄的问题,可以适当放宽。
七言诗,无论绝句还是律诗,多以首句押韵式;同样,首句不押韵式,亦不算错。但是,在七言诗中,尾三仄是应当尽量避免的。
无论五言诗还是七言诗,孤平和尾三平,是坚决要避免的。
作诗难,作格律诗更难,而做排律诗,则是难上加难,所以,初学者,切勿急于求成,急功近利,可先试作一些绝句,慢慢掌握并运用格律诗的一般格式,以融会贯通,逐步提高,精益求精。
九、一些文字游戏的写作章法及称谓:
(一)、比翼格
有些朋友喜欢作藏头诗,其实藏头诗亦有写作章法和既定格式。藏头诗的正格,通称为比翼格,通俗地讲,就是藏头诗,是诗中嵌字格的一种,嵌在每句的第一字,叫凤顶格,如果嵌在每句的第二到第七字,依次分别叫燕颔、鸢肩、蜂腰、鹤膝、凫胫、雁足。这七种格式是最常用的诗中嵌字格式,被认为是正格。因为格式名称里的七个动物都是有翅膀的,所以又通称为比翼格。这样的格式及称谓,也通用于律诗、对联等。
比如月沐的一首旧作《自题》,乃比冀格体中的凤顶格,每句第一字连起来就是本人的网名“月沐风吟”:
月有盈亏我有诗,沐春浴夏苦犹痴。
风迷星暗人陶醉,吟者豪情雅韵知。
再如拙作双嵌诗《醉吟》(凤顶·鸢肩):
月亲古意向高台,沐浴韵河闻讯来。
风引诗由品三味,吟声狂醉斗雄才。
《醉吟》诗,第一、第三字连起来是“月沐风吟,古韵诗狂”。
(二)诗之唱酬
诗之唱酬,自古是文人偏爱的一种文字游戏和酬谢方式,通称和韵。
和韵,是旧体诗写作方式之一。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,依照原诗所押的韵作诗。大致有三种方式:
其一:依韵,既韵脚与原诗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诗韵脚的字;
其二:次韵,或称步韵,即韵脚用原诗中的原韵原字,而且韵脚字的次序必须相同;
其三:用韵,即韵脚字用原诗韵脚的字,但是可以打乱原诗韵脚字的先后次序。
另外有一种,叫和诗,就是别人作了一首诗,你以诗的形式回复或者唱酬,可以随意有自己的韵和诗的格式。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